<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登錄 QQ 注冊 我的訂單 投訴建議 幫助中心 手機版
        收藏本站

        您好,歡迎光臨國內領先的12306網上訂火車票官網--114票務網!

        火車票預訂手機版
        政府網站查詢
        云搶票客戶端
        當前位置:114票務網 > 政府網 > 江西政府網 > 宜春政府網 > 靖安政府網
        中文名:

        靖安縣政府網

        官網:
        www.jxjaxzf.gov.cn
        地址:
        暫無
        車牌:
        贛C
        區號
        百度分享
        分享到:

        靖安縣政府介紹

        靖安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北部,地處北緯28°46′29°06′,東經114°55′115°31′之間,東鄰安義縣,南界奉新縣,西毗修水縣,北接武寧縣,東北連永修縣。靖安縣域東西最大橫距3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3.1公里,總面積1377.49平方公里。轄5675個行政村,總人口14萬人(2012年末)。靖安縣城雙溪鎮,位于縣域東南部。縣城距南昌80公里,至昌北機場50公里,離九江155公里。

        靖安縣獲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椏柑之鄉、中國娃娃魚之鄉等榮譽。[建制沿革

        編輯

        春秋時靖安隸屬吳。戰

        靖安寶峰寺國時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滅吳,靖安地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楚并越,靖安地屬楚。秦屬九江郡。西漢屬豫章郡?;杩h。東漢屬建昌縣。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楊吳,皆沿其舊。南唐升元元年(937)始立靖安縣,析建昌、奉新、武寧三縣之地以益之

        春秋時靖安地屬吳。戰國周元王三年(473),越滅吳,靖安地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334),楚并越,靖安地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221)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靖安地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四年(203),改九江郡為淮南國,領豫章等4郡,靖安地屬豫章郡。景帝前元三年(154),豫章郡領?;璧瓤h,靖安地屬?;杩h。公元9年,王莽篡漢,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改?;杩h為宜生縣,靖安地在宜生境內。東漢恢復豫章郡,隸揚州刺史部,廢宜生復名?;?。永元十六年(104),析?;柙O建昌縣,靖安地屬建昌縣。

        三國時屬吳,靖安地仍屬豫章郡建昌縣。

        西晉、東晉、南朝沿襲舊制。惟西晉永平元年(291)置江州,領豫章等10郡。南朝梁末大寶二年(551),析豫章郡的建昌等5縣為豫寧郡,靖安之地仍屬建昌縣。

        隋開皇九年(589),平定陳,廢郡,置洪州總管府。大業二年(606),洪州復名豫章郡,領建昌等4縣,靖安之地仍屬建昌縣。

        唐武德五年(622),廢郡,復置洪州總管府。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又于建昌縣置南昌州總管府,管南昌等4州,南昌州領建昌等4縣。八年,廢州,存總管府。貞觀初,分全國為10道,第8道曰江南道,洪州建昌縣為其管轄。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分全國為15道,將江南道分成東西兩道,江南西道管洪州等8州,建昌屬洪州。廣明(880~881)之后,草寇侵掠本州,以建昌縣之靖安、孝梯兩鄉去州稍遠,乃置靖安鎮”(《靖安縣志》道光五年版),仍屬建昌縣。

        五代十國時期,吳乾貞元年(927),升靖安鎮為靖安場。南唐升元元年(937)始立靖安縣,仍屬洪州。南唐交泰二年(959)改洪州為南昌府,升為南都。靖安縣為其屬地。

        北宋開寶八年(975),南昌府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為東西兩路,洪州屬西路。南宋隆興二年(1164),洪州又升為隆興府,靖安縣隸屬如故。

        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府為路。十四年,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省下設路,靖安縣屬隆興路。二十一年,改,稱龍興路。

        至正十八年(1358),陳友諒兵踞龍興,靖安縣為其所轄。二十二年,朱元璋兵取龍興,廢路,改為洪都府;次年八月,復稱南昌府。靖安均為其屬縣。

        明洪武九年(1376),罷行省,設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分江西省為5道,道下設府,靖安縣屬南瑞道南昌府。

        清初沿襲明制,后改布政使司為省,省下分道、府、縣,靖安縣仍屬南撫建督糧道南昌府。

        民國元年(1912)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靖安縣直屬于省。民國3年,劃江西省為481縣,靖安縣隸屬潯陽道。民國15年,國民革命軍攻克江西,道廢,靖安縣又直屬于省。民國21年,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二行政區。民國24年,江西省縮減為8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一行政區。民國283月,南昌市淪陷,贛北各縣為日軍盤踞,江西省擴為11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十行政區(淪陷區)。民國318月,江西省劃為9個行政區,靖安縣屬第九行政區,直至解放前夕。

        公元19496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靖安縣城。初設軍事管制委員會。89日成立靖安縣人民政府,初歸九江分區領導,9月以后,劃歸南昌分區領導。19509月,南昌分區更名為南昌專區。1959年元旦,南昌專區撤銷,宜春專區設立,靖安縣屬宜春專區。1966年底,宜春專區更名為宜春地區。20008月,宜春地區又更名為宜春市,靖安縣隸屬宜春市,至今未變。

        縣名來歷

        據《郡縣釋名》記載,靖安,唐代及其以前本是里名,唐代因里名鄉,因鄉名鎮,五代十國時期因鎮名場,因場名縣,才成縣名。

        靖安別名雙溪,因北潦河的南北兩條溪水近似平行地橫貫縣境而得。

        地理環境

        編輯

        shadow

        出口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靖安縣靖安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東北部,東界安義縣,南鄰奉新縣,西毗修水縣,北倚武寧縣,東北連永修縣,距省會南昌市37公里。

        地處北緯28°47'29°06',東徑114°54'115°30'。地勢東西長,南北窄,四周環山,中部山地間雜丘陵,惟東南偶有少量河谷平原,是一個以山區為主地區。

        靖安縣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季回暖遲,有春寒,夏季炎熱時間長,秋季涼得快,冬季較寒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氣溫東西相差大,歷年平均氣溫17.0度,少數高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5.0度左右,要比平原低3度以上。雨量充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7401毫米,年際變化大,最多達2224.7毫米,最少1132.6毫米,相差1092.1毫米,降水分布不勻,一般山區大于平原。光昭充足,實際日照時數歷年平均為1667.2小時。霜期較短,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74天。年最多風向為西北,西部多山,地形復雜,風速偏小,風向多變。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194963日,靖安縣城解放。初設5個區1個鎮14個鄉和91個保,區劃如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廢保甲,靖安縣設5個區40個村。

        19515月,從第二區分出第六區,區政府駐周坊。此時,靖安縣共有6個區1個雙溪街50個鄉。

        19523月,靖安縣設6個區70個鄉。19554月,一、二、三、四、五、六區依次更名為雙溪、仁首、高湖、塘埠、西頭、周坊區,下轄20個鄉。19567月至19588月撤區并鄉,19567月撤銷雙溪、西頭、周坊區,19573月撤銷仁首區,19583月撤銷高湖區,同年8月撤銷塘埠區。靖安縣20個鄉合并為1個鎮7個鄉。

        19582月,干部上山下鄉,始建雷公尖墾殖場。同年10月,靖安縣159個高級農業生產合

        作社聯合組成7個人民公社(簡稱公社)。11月,靖安縣共有1個鎮7個公社148個大隊710個生產隊。19605月,雙溪鎮亦成立城鎮人民公社。19613月,仁首公社分出石下公社,高湖公社分出沙港公社同年8月,將高湖、沙港兩個公社調整為高湖、西頭、來堡、桃源4個公社,塘埠公社分出官莊公社,東源公社分出向務、西嶺兩個公社。19621月,恢復塘埠區,管轄東源、西嶺、向務、官莊、塘埠、口都6個公社,同年11月又撤銷塘埠區。19629月,將城鎮公社劃分為雙溪鎮和雙溪公社。19633月,香田公社分出黃龍公社。19664月,靖安縣設1個鎮16個公社1個墾殖場。

        19665月至19688月,靖安縣區劃未變動。19689月擴社并隊,雙溪、黃龍公社并入香田公社,石下公社并入仁首公社,來堡、桃源、西頭公社并入高湖公社,塘埠公社并入官莊公社,向務、西嶺公社并入東源公社。19723月,高湖公社分出水口公社。19731月,官莊公社分出石境公社。19758月,東源公社分出西嶺公社。至19843月,靖安縣設1個鎮10個公社。

        19844月恢復鄉村行政組織,靖安縣1個鎮10個鄉均成立人民政府,公社名稱漸廢。198411月,東源鄉更名為中源鄉,周坊鄉更名為寶峰鄉。19855月,增設雷公尖、三爪侖、煙竹3個鄉。1987年年底,靖安縣共設1個鎮13個鄉,即雙溪鎮和香田、仁首、寶峰、水口、高湖、口都、石境、官莊、中源、西嶺、雷公尖、三爪侖、煙竹鄉。雙溪鎮設5個村,其余各鄉共設104個村。此時,縣內還有縣屬紅崗、北港、大杞山3個林場和九嶺鎢礦。省屬駐縣企業單位有羅灣水電廠,省屬駐縣事業單位有505臺。

        199012月,羅灣庫區設立管理局,將官莊鄉的塘埠村、南村村,石境鄉的龍崗村、樓前村和羅灣水庫聯營所劃歸羅灣庫區。19945月,改羅灣庫區為羅灣鄉。同年11月,高湖、寶峰、口都撤鄉設鎮。19991月,仁首撤鄉設鎮。200012月,官莊、石境鄉并入羅灣鄉,西嶺鄉并入中源鄉,煙竹鄉并入水口鄉。至20039月止,陸續撤并了45個村,靖安縣村由原來的119個調整為74個。

        200794日,口都更名為璪都。2007年,靖安縣共有5個鎮、6個鄉、工業園2個區、11個林場、1個農科所、1個園藝場等;40個社區(其中村落社區37)、74個村(北港村待批)、4個鄉鎮辦林場、1個鄉辦園藝場;25個居民小組,1006個村民小組。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2007年底

        靖安縣美景(5)

        靖安縣土地總面積2066659.6(折合1377.49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14.5畝。按國土管理部門分類標準和辦法,分為10類,各類面積如下:

        土壤類型:經1982年靖安縣土壤普查,縣境內有水稻土、潮土、紅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草甸土6個土類,10個亞類,25個土屬,67個土種。

        截止到2007年耕地177546.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8.59%,每個農業人口平均占有耕地1.91畝。耕地靖安縣各鄉鎮均有,以仁首、香田、水口、高湖等山下片鄉鎮最多,以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為主。

        園地:27601.4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34%。果園主要分布在雙溪、雷公尖、香田、仁首、水口、高湖等山下片鄉鎮,以產口柑為主。茶園主要分布在中源、羅灣、璪都、三爪侖、高湖、水口、寶峰等鄉鎮,出產紅茶、綠茶和白茶。

        林地:1707980.8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82.65%。林地主要分布在寶峰、璪都、水口、高湖、羅灣、中源、三爪侖、雷公尖和仁首等鄉鎮,盛產木材、毛竹。

        牧草地:246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01%。草地主要分布在中源、羅灣、水口、高湖、仁首和香田等鄉鎮。

        其他農用地:54652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2.64%。包括農村道路、坑塘水田和農田水利用地等。

        城鎮、居民點和工礦用地:36329.2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76%。

        交通運輸用地:5202.9畝,全部為公路用地,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025%。

        水利設施用地:12106.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59%。包括水庫水面和水利工程建設用地。

        其他土地:34071.3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1.65%。包括河流水面、葦地和灘涂等。

        未利用土地:10923.4畝,占靖安縣土地總面積的0.53%。包括荒草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巖石礫地等。

        水稻土:境內分布廣泛,當時面積有19.92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9.64%。成土母質為近代河流沖積物、泥質巖類風化物、紅砂巖類風化物和酸性結晶巖類風化物,是糧食作物特別是水稻的主要栽培土壤。境內水稻土可劃分為淹育型、潴育型、潛育型、漂洗型4個亞類。依其成土母質劃分,又可分為11個土屬;依土種劃分,還可分為38個土種。

        潮土:面積為0.33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0.16%。呈零星狀態分布在河流兩岸的一級階地和河漫灘,發育在近代河流沖積物的成土母質上,為栽培蔬菜、芝麻、瓜類和苧麻等旱地作物的土壤。境內潮土有1個亞類,1個土屬,3個土種。

        紅壤:是境內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地帶的主要土壤,各地均有分布,面積為128.39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62%。為靖安縣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的主要栽培土壤。境內紅壤可劃分為紅壤和黃紅壤2個亞類。

        山地黃壤:一般處在海拔6001200米的中低山上,其上為山地黃棕壤,其下為紅壤,靖安縣面積為24.56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11.88%。山地黃壤可劃分為1個亞類,3個土屬,8個土種。

        山地黃棕壤:一般處在海拔12001500米的中山上,陰坡最低分布在海拔800900米處,面積為18.49萬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8.94%。主要植被有化香、映山紅、茅栗和雜草等。山地黃棕壤可分為1個亞類,1個土屬,2個土種。

        草甸土:出現在1500米以上的中山之巔,面積僅有2萬余畝,占靖安縣土地面積的0.97%。主要植被為山茅草、野古草、瞿麥等。山地草甸土可分為1個土屬、1個土種。

        水資源

        截止到2007年地表水指降雨除下滲與蒸發這兩部份水量外在地表產生徑流的這一部分水量。由于降雨年與年、月與月、地區與地區均有很大差異,故水資源的擁有量并非常量。境內四、五、六月3個月雨量充沛,秋冬干涸少雨;西部山區雨量多于東部丘陵平原區。

        境內地表水總量年際變化懸殊,多年平均年擁有量13.327億立方米。按2007年靖安縣耕地面積(均為統計局數據)計算,每畝平均占有地表水750.62立方米;2007年靖安縣人口計算,每人平均擁有地表水9356.6立方米。靖安的水資源豐富,僅地表水擁有量除滿足縣內工農業生產和人畜生活需要外,尚有余。

        按全國同步水文系列資料進行排頻求得,50%的徑流深921.5毫米,75%的徑流深709.4毫米,90%的徑流深460毫米。

        靖安縣有可開發的水勢能資源107205千瓦,其中南河51070千瓦,北河56135千瓦。截止到2007年,已開發利用63030千瓦,占可發利用的58.79%。其中南河已開發20195千瓦,占可開發的39.54%;北河已開發42835千瓦,占可開發的76.31%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07,靖安縣野生高等植物有3009662106(含變種、亞種和變型),占江西省高等植物總種數的41.16%。其中苔蘚植物57114170種,蕨類植物3881152種,裸子植物71014種,被子植物1987611770種,蘭科植物32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伯樂樹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植物有榧樹、鵝掌楸、樟樹、閩楠、金蕎麥、中華結縷草、大葉櫸樹、山豆根(胡豆蓮)、野大豆、花櫚木、紅豆樹、毛紅椿、永瓣藤、喜樹、香果樹15種,屬省級和市級保護的植物有67種。香樟是靖安縣珍貴樹木中數量最多的一個樹種。成片香樟林在寶峰華坊至仁首車頭沿北河兩岸隨處可見,僅仁首熊家洲至庵前渡口0.5公里河岸旁就有2000多棵。

        動物資源

        截止到2007,靖安縣野生脊椎動物有3496283429種,占江西省脊椎動物種數總量的50.41%。其中魚類7185577種,兩棲類281227種,爬行類3113858種,鳥類1853129207種,哺乳類8204960種。昆蟲綱無脊椎類282532243種,蛛形綱無脊椎類543253種,甲殼綱無脊椎類23種,軟體類1144種,大型真菌928144科,土壤微生物121863種。

        礦產資源

        有色金屬鎢主要分布在九嶺山脈的毛公洞至獅子巖、大霧塘至新安里一帶,屬國家規定的保

        靖安縣(5)

        護性礦種,實行控制性開采政策。在鎢礦中還伴生和共生有一定的錫、銅、鉬等礦物。錫分布在九嶺山東面陡崖一帶,圈定了3個礦體,為蝕變花崗巖型錫鎢礦體,以錫為主,伴生有鎢。鉭位于獅子巖,屬中型規模,賦存粒變極細,選礦有一定難度。

        飾面花崗巖輝綠巖仁首前進發現大小礦體10余個,儲量在200萬立方米以上。似斑狀花崗巖花色為黑白色,較大的長石斑晶均勻地分布其中。鉀長花崗巖位于北港,顏色桔紅色或肉紅色,顆粒有粗細之分。

        長石(瓷土)礦鉀長石礦位于獅子巖,屬偉晶巖脈型礦床。二長石礦羅灣樓前有不規則巖脈產出。中源、璪都亦有少數藏量。羅灣哨前至大麻侖一帶亦有瓷土礦,礦石為白色,主要由粉末狀高嶺土組成,含極少量的石英、白云母及水云母,屬砂質高嶺石。璪都霞洞亦有砂質高嶺土,仁首水垅也有瓷土。

        人口

        編輯

        2012年年末靖安縣戶藉總人口為14萬人。其中,非農人口41602人,占27.9%;農業人口107570人,占72.1%。靖安縣男性人口77662人,女性為71510人,男女性別比為108.6100。

        2012年死亡人口906人,死亡率為5.11‰;出生人口1887人,出生率為12.11‰;自然增長率為7‰。

        經濟

        編輯

        2009年,靖安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0.02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增長50.1%,增幅列宜春市第一。

        2012年靖安縣實現生產總值29476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1年同期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659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51728萬元,增長13.9%,其中工業增加值124204萬元,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91377元,增長12.0%。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7.551.531.0,第二產業保持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突破30%,達到31%。人均生產總值19854元,同比增長12.17%

        靖安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9513元,比上年增加2159;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583元,人均增收991元。

        農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0042萬元,同比增長8.03%。其中農業產值42222萬元,增長9%;林業產值30563萬元,增長8.45%;牧業產值15380萬元,增長0.33%;漁業產值11000萬元,增長15.63%;農林牧漁服務業877萬元,增長4.03%。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5835畝,比上年增長0.99%。油料種植面積50610畝,增長0.54%;蔬菜種植面積28110畝,增長0.8%;棉花播種面積15615畝,下降7.96%。2012年糧食產量91461噸,增長2.33%;油料產量6209噸,下降7.36%;蔬菜產量31728噸,增長8.38%;水果產量56640噸,增長6.12%;茶葉產量254噸,增長56.8%;2012年棉花產量2594噸,增長6.09%。

        2012年完成人工造林891公頃,幼林撫育面積6422公頃。2012年木材產量70058立方米,竹材157萬根,靖安縣活立木總蓄積量936.5萬立方米,活立竹總蓄積量4477萬棵。

        肉類總產量7776噸,增長9.01%;其中豬肉產量7113噸,增長10.09%;禽蛋產量739噸,增長11.13%。2012年水產品產量15120噸,增長75.63%。

        201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9.47千公頃,其中:蓄水灌溉面積3.01千公頃;引水工程灌溉面積5.39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2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6.5萬千瓦;實際機耕面積達11080公頃,機收面積達10450公頃。

        工業

        2012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24204萬元,增長13.43%,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1%,工業的主導地位穩固。其中,2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98662萬元,增長31.03%。

        靖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品銷售率98.6%,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1507萬元,比上年增長29.9%;利潤總額8039萬元,比上年增長88.5%

        2012年具有建筑業資質等級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6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37323萬元,增長90.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89.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8.6萬平方米。

        固定投資

        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6509萬元,比上年增長20.42%,連續兩年榮獲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先進縣。其中,城鎮投資65501萬元,增長13.65%;房地產開發投資29858萬元,增長178.3%;農村投資111150萬元,增長7.78%

        服務業

        2012年,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2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08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2%;鄉村市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從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39476萬元,增長8.3%;住宿和餐飲業5770萬元,增長49.6%。

        2012年實現出口創匯6100萬美元,增長17.67%。2012年實際引進縣外資金20.2億元,同比增長22.6%;引進境外資金1610萬美元,同比增長9.52%

        2012年,縣內有營運貨車2004輛,貨車噸位26717;客車60輛,客車客位1064個。2012年貨物周轉量32579.6萬噸公里,貨運量159萬噸;旅客周轉量6935.2萬人公里,客運量54.7萬人。

        2012年郵政業務總量289萬元,同比下降64.5%;電信業務量4455萬元,同比增長15.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6000戶,移動電話用戶79700戶,國際互聯網用戶8650戶。

        20122012年接待游客42萬人次,同比增長241.5%,實現旅游業綜合收入16300萬元,同比增長229.3%。

        2012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22533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2193萬元,增長11.0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27133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42201萬元,增長18.42%;人均儲蓄額達18275元,比上年末增加2683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87638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7529萬元,增長25%。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104181萬元,增長55.5%;中長期貸款為82457萬元,下降0.7%

        2012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6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3.16%;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808萬元,下降4.78%。

        社會事業

        編輯

        文化

        2012年年末公共圖書館共有藏書135千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靖安縣有線電視用戶達18382戶,其中農村用戶數7528戶,數字電視用戶10791戶。

        教育

        靖安中學2012年靖安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8所,在校學生20836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5906人、職業中學450人、小學9690人、幼兒園4790人。2012年高考中上一本線18人、二本線83人。

        衛生

        2012年靖安縣共有衛生機構191家,其中綜合醫院2家、街道鄉鎮衛生院11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年末共有病床418張。衛生技術人員73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06人,注冊護士335人。

        社會保障

        2012年靖安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7592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45883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9300人。靖安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773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5918人。

        旅游

        編輯

        2007年靖安被列入首批江西省旅游強縣,成功入選江西省旅游強縣創建縣和中國生態旅游大縣”200強,是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一級景點10處,二級景點36處。

        著名人物

        編輯

        唐代著名詩人劉眘虛、宋代狀元劉起龍、三大清官之一的明代蘇州知府況鐘、明代禮部尚書李叔正、清代《白香詞譜》的作者舒夢蘭、近代著名學者雷祚文、當代著名導演陳方千(電影《洪湖赤衛隊》導演)等歷史名人。[

         

        亚洲欧美另类片专区成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地址,日韩毛片免费视频观看,,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址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日韩乳水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